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! 上古人物 / 夏朝人物 / 商朝人物 / 周朝人物 / 秦朝人物 / 汉朝人物 / 三国人物 / 晋朝人物 / 隋朝人物 / 唐朝人物 / 宋朝人物 / 元朝人物 / 明朝人物 / 清朝人物 / 民国人物
历史知识网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

及笄怎么读 及笄的意思

基本解释

汉字:及笄

拼音: jí jī  

繁体:[及笄]

注音: ㄐ一ˊ ㄐ一 

五笔:by tgaj

相关词语: 及肩 及利 及龄 懊悔无及 风马牛不相及 覃及 世及 自及 措手不及 迨及 猝不及防 齿及 望尘莫及 走及奔马 阿尔及利亚 初笄 簪笄 磨笄 折笄 未笄 发笄 加笄 衡笄 栉笄 桑笄 荆笄 榛笄 玉笄 及笄年华 逾笄

单字解释: "及"字的详细解释 "笄"字的详细解释

【及笄】的意思详解

⒈  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(笄:束发用的簪子。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,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;未许配的,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)

女子许嫁,笄而醴之,称字。——《仪礼·士昏礼》
年已及笄。

be old enough to marry; girl's coming of age;

【及笄】的引证解释

⒈  笄,发簪。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。

《礼记·内则》:“﹝女子﹞十有五年而笄。”
郑玄 注:“谓应年许嫁者。女子许嫁,笄而字之,其未许嫁,二十则笄。”
《旧唐书·后妃传下·女学士尚宫宋氏》:“﹝ 庭芬 ﹞生五女,皆聪惠……年未及笄,皆能属文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鲁老先生 有个令爱,年方及笄。”
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吴喆》:“女年甫及笄,有容色。”

【及笄】的国语辞典

⒈  笄,发簪。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,表示成年。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「及笄」。

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第一〇出》:「年已及笄,不得早成佳配。」

热搜词语

热搜汉字

回到顶部